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台灣社會文化史研究
Studies on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Taiwan 
開課學期
103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人類學系  
授課教師
陳其南 
課號
Anth5100 
課程識別碼
125 U294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新502 
備註
本課程中文授課,使用英文教科書。限三年級以上同學修習。文化人類學次領域課程、區域民族誌領域課程。臺灣研究學程。
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4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31Anth5100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依時代次序選擇一些特定主題,就廣義人類學(語言、考古和民族學)的角度分別探討台灣南島民族和漢人社會的一些歷史與當代問題,其中並特別著重在人類學理論和知識學術史的意涵,務期培養學生對於台灣的歷史、族群、文化與政經結構演變的瞭解,及對於台灣社會文化現象之觀察、分析、整理、研究和理論思辯能力。 

課程目標
培養學生對於台灣歷史、族群、文化與政經結構演變之瞭解,及對於台灣社會文化現象之觀察、分析、整理、研究和理論思辯能力。 
課程要求
1.準時出席上課(20%),2.繳交平時作業(50%),3.期末報告(30%)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【第一單元 十七世紀的台灣想像】

第1週 十七世紀初西方人想像的台灣 ─ George Psalmanazar的案例
[早期中國地圖上的台灣認知,十八世紀初歐洲人的台灣想像,與當代國際社會中的台灣身份。]

第2週 台灣的第一篇民族誌 ─大航海時代與G. Candidius的記述
[荷西時代的台灣研究概觀,荷西時代的台灣與世界,航海誌中的台灣,Candidius民族誌的比較分析,Candidius民族誌對著名思想家的影響]

第3週 福爾摩沙語言的蹤跡
[荷蘭新教牧師在台灣的遺產,十七世紀初台灣南島語言記錄的追尋,十九世紀上半葉L. Hervas y Panduro, J. C. Adelung和M. Klaproth等語言學家的分類,十八世紀漢人的番語紀錄與新港文書。]

【第二單元 史前台灣與南島民族研究史】
第4週 從馬來人到南島原鄉的台灣南島語族之現代探索
[台灣南島語的學術探索軌跡,十九世紀下半葉西方人在台灣的語言蒐集與討論, H. C. von der Gabelentz, Henrick Kern和Terrien Lacouperie的研究,二十世紀泛南島比較語言學的進展,台灣南島原鄉論的提出。]

第5週 「南島」概念的原住民研究史概觀
[現代人類學視野的摸索,台灣南島民族社會的多樣性,伊能嘉矩、鳥居龍藏與森丑之助,番族慣習調查,「系統所屬」與「原語傳說」調查,馬淵東一的南島人類學比較研究,,台灣與泛南島社會的比較研究。]

第6週 台灣史前文化類型的「內地化與土著化」爭論
[地理傳播論的台灣史前文化觀,張光直的龍山形成期理論, Meacham的台灣內部演化論,南島原鄉論與台灣考古學。]

第7週 南島親屬人類學理論的反思
[非單系理論與馬來玻里尼西亞型社會,從聯姻論到世家社會論的李維史陀,排灣貴族制與玻里尼西亞酋長制,阿美族舅制與年齡階層制的南島研究意涵,台灣與泛南島的連續和斷裂。]

﹝第三單元 清代台灣漢人社會型態的建立]

第8週 傳統漢人移民社會的建立
[原初的漢人鄉庄社會組織型態,農業墾殖模式與土地所有制度的形成,綜合型鄉民生活文化意識的形成,傳統社會組織功能的裂解與國家化。]

[主要閱讀] 陳其南《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》,台北:允晨。

第9週 漢人家族的「宗祧」與「房份」原理
[非洲宗族的古典理論,中國漢人親屬制度研究,宗祧(descent)與房份(segmentation)意識,台灣漢人家族制度的典型性,系譜性與功能性的分化,家族制度與社會形態。]

[主要閱讀] 陳其南《家族與社會:臺灣與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》(聯經)第四、六章。


第10週 台灣漢人與中國社會傳統的連續和變異
[從唐山祖到台灣開基祖的祖先崇拜,大陸祖籍意識與台灣在地認同,早期台灣漢人自身的文化形塑,土著化理論與當代台灣,儒家「家國」理論與公共社會倫理,民族國家(nation-state)與公民意識(citizenship)。 ]

[主要閱讀] 陳其南《傳統意識與社會型態的結構》(允晨)第六、七章。

【第四單元 台灣如何走入現代世界】

第11週 台灣博物學知識的發展軌跡
[從本草學到博物學的轉換,十八世紀上半葉的台灣志書知識類型,黃叔璥、六十七與范咸,牡丹社事件中的栗田萬次郎,郇和(R. Swinhoe)與馬偕(G. Mackay),日治時期的地質與植物調查。]

第12週 文明的交會與迴應 ─ 牡丹社事件的前前後後
[頻繁船難事件的意涵,台灣番界與清帝國的文化國家,美國李善德(Le Gendre)與豬?束社卓記篤的條約,明治日本的華夷變態論,牡丹社少女事件的文明意識,事件後的台灣情勢。]

第13週 日本殖民時期的文化治理技術
[日本德川末期的西方博物館與博覽會經驗,日治台灣的博物館、物產館與共進會,總督府台北博物館之建立,吳鳳神話的善意殖民論述。]

第14週 日治台灣的殖民式現代性經驗
[土地與人口的數字化掌握,國家權力對鄉庄社會的整編,交通網絡的建立與現代機械的引入,聚落城市的計劃化,農耕栽培技術的開發與知識的擴散,現代性鄉村生產地景的改變,市場與資本主義的滲透,都會生活意識的形成,折射的台灣現代性意識。]

【第五單元 國族主義與全球化資本主義下的台灣】

第15週 戰後台灣社會文化意識的重構 
{內化的中國傳統與日本意象之折衝,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與文化政治,西方現代、中國傳統與台灣本土的三重構造,殖民、再殖民與後殖民,台灣經驗中的文化認同與國家意識。]

第16週 台灣鄉村型態的變遷軌跡
[人類學的鄉民經濟論,家庭小農的性質,資本主義與農家經濟,耕地的成本化與商品化,農作物商品化的質變,家庭勞動力與工資概念,耕作程序的分解與水平整合,農家經濟與社會結構,農村的消失與國土保全。]

第17週 全球化與後現代情境下的台灣身份

第18週 期末報告

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7  課程介紹 
第2週
9/24  台灣的第一篇民族誌 ─ George Candidius 1628年的記述 附件:Candidius and Wright's Account of Formosans 
第3週
10/01  福爾摩沙語言的蹤跡 
第4週
10/08  從馬來人到南島原鄉的台灣南島語族之現代探索 
第5週
10/15  「南島」概念的原住民研究史概觀  
第6週
10/22  台灣史前文化類型的「內地化與土著化」爭論 
第7週
10/29  南島親屬人類學理論的反思 
第8週
11/05  續前 
第9週
11/12  漢人移民社會的建立與家族制度的原理 
第10週
11/19  台灣與中國社會傳統的連續和變異 
第11週
11/26  文明的交會與迴應 ─ 牡丹社事件的前前後後 
第12週
12/03  日本殖民時期的文化治理技術 
第13週
12/10  日治台灣的殖民式現代性經驗 
第14週
12/17  台灣鄉村型態的變遷軌跡 
第15週
12/24  戰後台灣社會文化意識的重構 
第16週
12/31  台灣文化政治與政策 
第17週
1/07  全球化與後現代情境下的台灣身份